经过一系列“刮骨疗伤”式的调整后,海底捞(06862.HK)业绩迅速反弹。
(资料图片)
8月29日,海底捞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收188.8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6%;净利润22.59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6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945%,创下上半年业绩新高,已接近2019年全年净利润。
海底捞CEO杨利娟指出,今年公司继续聚焦核心管理理念——连住利益,锁住管理,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和精细化管理门店让餐厅的运营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
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对时代财经表示,公司业绩的复苏不仅证实了“啄木鸟计划”“硬骨头计划”等企业重要决策的有效性,也体现了海底捞借复苏机遇持续创新,并优化经营质量、推动消费的能力。
从客流量、翻台率和门店数量来看,海底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捞餐厅客流量开始恢复,累计接待顾客超过1.7亿人次,整体翻台率回升至3.3次/天,同店翻台率3.5次/天。同期,公司新开5家海底捞餐厅,“硬骨头”计划下,24家前期关停的餐厅恢复营业,同时关闭了18家经营表现欠佳的餐厅。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底捞共经营1382家海底捞餐厅,其中1360家位于中国大陆地区,22家位于港澳台地区。海底捞门店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净增加50家,但与高峰时期相比仍有差距。
极海品牌监测的数据显示,2021年9月,海底捞门店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563家。
海底捞的客单价在今年不仅没有上涨,反而更便宜了。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捞的整体客单价为102.9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5元有所下调,也略低于2019年同期的104.4元。分地区看,海底捞在中国大陆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客单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只有港澳台地区客单价从去年同期的194.6元增长至205.5元。
海底捞上半年经营情况。来源:财报
这或与原材料成本下降有关。海底捞在财报中称,就所占收入百分比,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从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42.7%降至2023年同期的40.7%,主要由于疫情管控措施调整后,公司原材料及易耗品价格和单桌消耗降低。
今年以来,海底捞推行了新一轮的改革。从年初开始,海底捞下放了产品上下架的权限,店长和大区可以根据本地化需求去调整产品和服务,从而赋予区域更大的自主权深入洞察市场,紧抓消费者需求,助力整体经营水平持续提升。
“我们继续优化组织架构和精细化管理门店,2023年上半年我们优化调整了区域管理和教练制,现有的海底捞所有门店按照地域划小管理半径,由19位区域教练分别负责。”海底捞在财报中表示。
在用餐场景方面,不同于此前,海底捞开始主动创造新的服务场景。今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密集举办,海底捞部分门店利用明星歌单、应援色布置等创意,自发为歌迷提供“演唱会散场巴士接送观众”等服务。此外,在部分门店提供洗头服务,并在青岛等地的夜市摆摊,这也让海底捞在社交媒体“出圈”。海底捞表示,自7月份起,公司与大型票务平台联合发起“欢乐续场计划”,在演唱会散场为歌迷提供餐饮服务。
业绩的回暖也带动资本市场的表现。8月29日,海底捞报收22港元/股,总市值1226.28亿港元。近两个月来,海底捞股价上涨近3成。
标签: